《中国金融》|宗良 孔惟然:大型金融机构要当好维护稳定的压舱石

2024-02-0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令人瞩目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是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并从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金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和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本刊特别开辟“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专栏,约请金融业人士深入探讨如何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金融支撑。

  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并特别指出,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是金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前提;风险防控能力更是金融强国的重要指标。在提出金融强国目标的同时,要求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存在很强的内在逻辑。

  这些机构资产质量优、风控能力强,既能持续稳定地满足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更能在危机关头,以强大综合的金融实力稳住经济大盘,助力整个国家渡过难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不断深化对金融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习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坚定筑牢风险防线是国家金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主体,是我国金融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最新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榜单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入选,比2022年新增一席;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位列第二档。

《中国金融》|宗良孔惟然:大型金融机构要当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中国人民银行也发布了系统重要性银行榜单。两大榜单从不同侧面展现了银行类金融机构在支持经济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能力。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稳步增强资本实力,坚定服务实体经济,不断改善风险管理,持续满足监管要求,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也关系到各国投资者、消费者对中国履行大国责任能力的信心。

  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稳定是金融安全的重要基础。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庞大、业务体系复杂,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紧密;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稳,金融体系才会稳。银行业不仅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也是国有金融资本的主体。2023年第二季度,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449.21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406.25万亿元,占比九成左右。2022年末,国有金融资本权益总额27.6万亿元,银行业占比高达64.4%。

  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五家大型商业银行总资产166.63万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40%左右。2023年9月末,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234.59万亿元,比上年末新增19.75万亿元,增幅9.2%,五家大型商业银行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合计10.87万亿元,对2023年以来信贷增长的贡献率为55%左右,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应在保持风险水平总体可控的基础上,持续提升满足实体经济需求的金融供给能力。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加强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领域的支持,保持信贷有序扩张,这不仅是提升我国金融整体竞争力、适应性和普惠性的重要抓手,也是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的重中之重。

  长期以来,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为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发挥了较为重要作用,但是与当好经济金融稳定压舱石的要求仍有较大距离。

  近年来,我国能抵御历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没有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保持了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的大局,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发挥了较重要的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际,为响应我国四万亿元新增投资计划,大型银行加强了对重点工程、“三农”的支持以及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与兼并重组,为扩内需、IM体育官方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疫情时期,大型金融机构发挥了很重要的支持和稳定市场的作用。进入后疫情时代以来,全球经济贸易投资放缓,发达经济体普遍进入高通胀阶段,全球金融市场持续波动。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逆周期调控,发挥引领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力度,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精准有效。2023年上半年,工商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长34%,中国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增长约40%;2023年第三季度,建设银行涉农贷款增长超45%。对于重点领域风险,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坚持稳健经营方针,在综合考虑资本充足、拨备和净息差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债务置换,在风险缓释上起到了不错的效果。同时,为持续化解房地产风险,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重点做好“保交楼”工作,从多个方面加大投入支持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

  发挥好压舱石的作用对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成效来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巩固“大”的优势基础上,在风险抵御能力方面持续做“强”,但在“优”的方面,还不足以撑起压舱石的定位。2023年前三季度,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平均在240%左右,增幅为1.5%~7%;不良贷款率平均下降2.5个基点。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应利用自身的防风险能力充当金融市场的“稳定器”。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一定要做好长远规划,统筹发展和安全,不仅在传统业务领域提质增效,而且还要加快改革创新,为优化投融资结构发挥关键作用,当好压舱石,为其他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起到示范作用。

  当前国际形势十分复杂,对我国经济金融稳定的冲击可能来自多个维度。一方面,市场主体对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的预期一时难以修复,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黑天鹅”和全球通胀的“灰犀牛”;另一方面,相关国家为应对通胀风险和经济衰退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会有较大的溢出效应。对此,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不仅提出了对金融机构建设本身的要求,还强调要通过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优化融资结构,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当好维护经济金融稳定的压舱石是党和国家着眼金融强国目标、站在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新阶段,对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提出的定位要求。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发挥好压舱石作用,就要系统学习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工作的各项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找到落实会议精神的切入点,准确把握金融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任务中的功能。

  服务实体经济与维护金融稳定之间存在深刻的辩证关系。习强调,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措施。一方面,优化金融资产配置,解决融资难问题,促进实体经济稳定增长,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之间的良性循环,才能从根本上防止实体经济风险转化为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必须注意防止金融“脱实向虚”的倾向,金融只有与实体经济有效融合,才能防止与实体经济争利,避免超过实体经济需求的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引发金融风险。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就应继续发挥全量客户覆盖面广、金融产品门类齐全的特点,以服务质效提升带动产业的全面升级。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还可与实体经济部门共享数据管理平台和数字金融创新成果,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协作,共同走好稳中求进的发展之路。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不仅要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持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还要将发展成果转化为自身资本、资金、资产实力的提升,以实现国有金融资本保值增值。落实好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资本金补充渠道的要求,应加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特别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管理和资本管理,从保持流动性角度维护好金融稳定的总后台。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好以“量入为出”为原则的资本管理,围绕战略发展重点安排好资产负债计划,是提高融资触达率和风险管理水平的前提。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在监管允许的前提下,可深入参与资本市场,创新外源性资本金补充机制,为拓展直接融资业务奠定基础,以强大实力带动实体经济融资结构转型。

  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国有大型金融机构通过改善金融供给和资本管理,当好压舱石的落脚点。国有大型金融机构保持自身风险总体可控,一方面要统筹好自身风险与实体经济风险管理,既要防止实体经济风险转化为自身风险,也要守好自身风险不向实体经济部门扩散的底线;另一方面还要将各类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为国家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监管创造有利条件。

  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发展,不仅是当前我国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风险的重点工作之一。这要求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重点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和技术手段对房地产业新环境的适应性,从金融与实体融合出发盘活房地产领域存量资产、创新投融资工具,保持房地产行业的总体风险可控。一方面,提高金融科技成果向风险管理智能产品的转化效率,加强与房地产下游企业的产品共享,提高授信审批的智能化水平,加强下游企业对房企资金链的协同监测,一起做好“保交楼”,扩大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另一方面,提高发行REITs等房地产领域投融资工具的子公司的智能化风控水平,实现穿透式实时监测和分析,稳健支撑业务布局调整。

  近年来,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加快了国际化步伐,通过加快布局“一带一路”沿线机构、提升跨境人民币服务水平,助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出了新要求。国有大型金融机构需要在全球化发展的道路上,加强境外机构和跨境人民币业务风险管理,才能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一方面,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利用境外机构人民币清算行的优势,为支持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领域高质量发展,创新发行人民币债权融资工具,同时也扩大传统金融市场业务,持续开展人民币外汇做市交易与外币融资运作。这对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交易业务全流程风险管控、参与人民币汇率风险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地缘政治风险的升级,个别西方国家可能采取更多的“围堵及单边制裁”政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特别是其境外机构,要积极配合国家做好相关风险防控工作。应加强对相关国别风险的跟踪分析,提升风险监测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有效识别风险,守护好我国经济金融安全不受冲击的第一道关。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要当好压舱石,最根本的就是要自觉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忠诚可靠的执行者,保障对金融工作的各项新要求在经济金融发展各环节有效实现。这就要求坚持党的领导,特别是将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应从自身做起,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为目标加强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为金融强国的制度建设打造重要一环,也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制度创新迈好关键一步。

  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进一步推动党委领导与董事会决策的融合,不但可以形成执行中央决策部署的合力,还将以中央金融领导体制改革为契机,创新体制机制,提高执行效能。党委是政治领导核心,负责“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董事会是决策机关,负责“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党委会与董事会决策的合力体现了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与专业性的结合,凝聚着应对重大风险的战略定力和能力,保障守住我国经济金融安全的底线。■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