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银智库《每周金融观察》(2018813-819)IM体育

2023-04-1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上周,央行发布2018年7月金融数据,数据显示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5万亿,比去年同期明显多增,高于市场预期,但新增社融则低于市场预期,表内外结构性矛盾延续。在新增贷款中,居民贷款增加6344亿,持续稳定,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68亿,中长期贷款增加4576亿,银行体系对于零售端支持的稳定性持续向好。企业端,新增贷款6501亿,同比大幅增加,环比有所下降。其中企业短期贷款下降,票据融资继续冲高;中长期贷款增加4875亿,较6月份有所上行,反映出在政策支持下,基建投资有所恢复。票据融资和非银金融机构融资延续了6月以来高增长特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资金风险偏好仍然较低,信贷投放有波动冲量特征。

  货币方面,7月份M2增速8.5%,较6月末上升0.5个百分点;M1增速5.1%,较6月有明显下降,企业经营活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M0增速3.6%。除货币增速放缓外,货币流通速度也有放缓迹象,这对于未来经济增长不利。7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存款1.03万亿,同比多增而环比下降,符合季节性特征。其中居民端存款减少近3千亿,企业端存款减少6千亿,存款增长主要是依靠财政存款和非银机构存款增加,银行体系负债问题仍然突出。今年以来的财政性存款高增长,一方面反映出财政政策尚不够积极,另一方面也因为财政紧缩效应,造成流动性抽离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冻结为库底资金,这与“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制度安排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

  7月社融增量继续低于预期,增加仅为1.04万亿,扣除人民币贷款拉动,实际表外信用(影子银行)仍为收缩。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票据继续负增长,收缩幅度较6月有所缓和。当前,虽然监管结构对于信贷投放采取更为宽容的态度,但银行体系风险偏好较低,影子银行活动仍处于收缩态势,现金流问题还在发酵。为此监管机构于上周再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以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稳定金融市场。7月企业债券融资有所恢复,新增2237亿,但中低等级信用债销售依旧困难,债券融资冷热分化现象依然突出。

  7月“信贷好”而“社融弱”,银行体系风险偏好较低。即使在6月末出现冲高的情况下,7月份表内信贷增量还是明显好于预期,大型银行投放起到了稳定器作用。反观7月份社融指标,影子银行收缩虽然放缓,但仍呈现收缩态势。实体经济融资冷热不均态势有所加剧。从信贷结构上看,延续了较低的风险偏好:一是部分银行对公贷款出现环比负增长,从侧面反映出了满足现有风险偏好的储备项目不足问题,8月份以来没有明显恢复。二是票据贴现继续有所表现,反映出在表内有效需求不足、票据市场利率下行的情况下,调剂余缺的需要。票据贴现冲量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完成信贷投放的临时性安排,对支持经济增长中长期投资意义有限。另一方面,票据贴现增加,相应挤压社融未贴现票据规模,此消彼长,合计增量仍然不高。三是个人信贷增长仍然非常稳定。个人按揭贷款需求平稳,按揭贷款定价高位有升;个人信用卡、综合消费贷款继续保持高增长。

  政策暖风正加大强度,今年后续信贷增长较为乐观。鉴于信用增长的结构性矛盾,监管机构近期频频释放鼓励信贷的政策信号:7月17日,监管层赴中国银行总行,召开《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做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座谈会》;8月3日左右,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重点研究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问题;8月11日,银保监会刊登《加强监管引领 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的文章;8月18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8】76号)。近期政策暖风频吹,力度之大、频度之高历史罕见。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当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即在金融强监管的压力大,表内信贷增长和影子银行信用投放的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实体经济,特别是较多依赖影子银行获取资金的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出现了严重的融资难现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企业、民营集团企业现金流风险大幅度上升。未来,我们相信政策已经出现实质性转向,后续信贷增长将持续向好。尤其是在零售端,可能面临着需求强劲、政策鼓励和投放意愿的三重刺激。近期政策对消费金融采取了更为鼓励的态度,这与过去一年来所强调的“防止居民杠杆率过快上涨”的表述有明显变化,代表着对消费信贷发展客观规律的认可。在当前形势下,虽然房地产领域调控趋严,但政策态度的转变资源投放仍可能会因为银行的自主选择而配置在零售端。

  容忍影子银行适度扩张或是解决现金流问题的关键所在。虽然7月份有“资管新规”过渡期细则放松,MPA考核广义信贷考核指标放松,MLF资金端投放放松,但商业银行的自主选择制约了货币政策转向的效果,货币政策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因为时滞和风险偏好受阻。当前,资金市场流动性有所淤积,银行体系流动性指标达标压力大大减轻,但信贷投放风险偏好偏低(尤其是在影子银行资金链断裂风险反作用于表内信贷的情况下),造成了金融体系呈现明显的亲周期性。当前,一方面,监管当局希望广义信贷恢复增速,采取了更加积极正面的窗口指导政策,商业银行也正积极挖掘储备项目。但是在制度约束下,商业银行未来的融资恢复仍可能是结构性的,这种结构性体现在监管规则限制、所有权歧视、规模歧视、或者先入为主的思维,部分领域和客户获取资金的情况难以大幅度放松。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的信用供给也难以简单转回表内,在资本、流动性和汇率约束方面均难以接受,未来有必要容忍影子银行体系适度发展,防止快速塌陷,这或是缓解现金流风险的关键所在。(王一峰)

  流动性跟踪:为对冲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上周央行整体净投放资金2965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方面,上周央行重启了暂停十九个交易日的公开市场操作,通过逆回购投放资金1300亿元,其中周四和周五分别投放了7天期400亿元和900亿元,利率均为2.55%,与上期持平,上周无逆回购到期。MLF方面,央行上周三投放3830亿1年期MLF,利率为3.30%,与上期持平,超额对冲了当日到期的3365亿MLF。此外,上周央行和财政部还进行了1200亿元3个月国库现金定存招标,中标利率3.70%。整体而言,资金面继续宽松,但有一定程度收敛。

  上周资金利率和政策利率结束了持续8天的倒挂,央行通过小幅超额续作MLF、7天逆回购操作等重启流动性净投放,有效缓解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的影响,维护了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随着上周MLF续作完成,8月最大的流动性到期压力已然平稳过渡,本次MLF续作表明在当前货币政策偏松的背景下,中长期资金存在续作刚性。与此同时,8月8日到期的12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并没有当天续作,而是于8月16日开展操作,叠加连续两日的7天逆回购操作,表明当前流动性相对充裕的环境下,央行会削峰填谷、灵活摆布中短期流动性投放。

  7月经济数据整体低于市场预期,生产仍处于相对低位,而投资、消费相比6月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从生产来看,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持平于6月低位。从需求来看,经济数据结构性分化明显,制造业和地产投资维持高位,但对整体融资环境较为敏感的基建投资增速进一步下行;社消零售再度回落的同时,部分企业抢出口的行为推升了出口增速。具体就投资来看,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延续下行,1-7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5.5%,较1-6月再度下行0.5个百分点。其中,7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进一步上行0.5个百分点至7.3%,房地产累计投资增速回升0.5个百分点至10.2%;7月基建增速降至5.7%,与前日公布的7月社融数据基本吻合,表外融资收缩继续拖累基建下滑。

  三季度整体经济增速或延续低位徘徊态势。从货币政策微调和资管新规细则落地到实体经济融资环境的改善存有一定时滞,8-9月地方债供给高峰带来的资金陆续到位也需要时间,而从融资环境改善再到基建投资增速企稳甚至小幅回升则需等待更长时间。在中美贸易争端全面落地之前,部分企业的抢出口行动将对市场预期带来一定扰动,整体出口增速或小幅好于市场担忧程度。

  三、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财库72号文),要求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

  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相对集中于8-10月,资金面压力将有所上升。财库72号文要求“各地至9月底累计完成新增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80%,剩余的发行额度应当主要放在10月份发行。”根据Wind数据,1-7月新增专项债发行约1820亿元,综合考虑2016、2017年地方政府专项债余额占专项债余额限额的比重约为85%,预估今年8-12月还要发近10000亿新增专项债,鉴于8月上旬专项债发行仍较缓慢,发行压力或主要集中在8月中下旬及9、10月。此外,若前述假设中今年仍有15%专项额度不会使用的比例有所突破,8-10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压力或进一步增加。

  财政部对发行环节进行了简化,并允许先投项目、后回补库款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有利于基建投资回暖。72号文指出财政部不再限制专项债券期限比例结构,简化了债券信息披露流程,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在地方债券发行前,可对预算已安排的债券资金项目通过调度库款周转,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待债券发行后及时回补库款,有利于地方债发行进度提升及基建投资资金及时到位。但考虑政策落地到专项债发行,再到项目落地的时滞,经济数据特别是基建投资的企稳仍需时间。

  对于债市而言,地方专项债的加快发行短期或引发市场对于市场流动性被挤占问题的担忧,近期资金面较为宽松的状态也可能趋紧,但整体而言,当前市场流动性仍较为充裕,资金利率也维持低位,市场配置力量尚可,在“稳金融”政策方向下,央行会通过MLF投放等方式随之释放流动性支持IM体育,流动性问题不会对当前债市形成显著冲击,资金市场利率或有所抬升但应仍在宽松区间内。(董文欣)

  美元指数触顶回调。本周美元指数先涨后跌,周五收于96.1236,较上周下跌0.21%;非美货币多数微涨,其中欧元兑美元升值0.24%,收于1.1438;英镑兑美元贬值0.18%,收于1.2751;日元升值0.36%,收于110.515;澳元兑美元贬值0.18%,收于0.7315。

  人民币汇率依然承压:本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依然承压,由6.8395下调至6.8894,累计贬值499bp。在岸与离岸市场方面,在岸即期汇率收盘价由6.8574下调至6.8815,累计贬值241bp;离岸即期汇率收盘价由6.8688上调至6.8350,累计升值339bp。篮子货币方面,在8月3日至8月10日期间,三大人民币汇率指数均有所上升。其中,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2.69升至92.91;参考BIS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5.98升至96.21;参考SDR货币篮子的人民币汇率指数由92.91升至93.09。

  美元指数先扬后抑。上周在特朗普宣布对土耳其制裁后,欧洲央行表态对三家银行暴露的里拉风险敞口感到担忧。其后消息发酵,欧元受到拖累跌破1.15的整数关口,引发市场连锁反应。土耳其股汇几乎令所有除美元和日元外的货币承压。市场避险情绪大幅走升,加之上周五晚公布的美国7月核心CPI数据优异支持升息预期,美元指数突破95.5的重要阻力位后一举上逼近97,美债和欧债也均获得支撑。然而随着市场对土耳其局势的担忧有所降温,同时中国代表团将前往美国进行贸易谈判的消息使市场预期贸易战或有缓和可能,避险情绪降温使得美指冲高回落,并最终全周收跌。从基本面来看,新屋开工数据不及预期,但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同样低于预期,总体而言多空交织。总的来看,本周走势显示市场对于美元指数未来的强弱开始出现分歧,预期有所分化。

  央行再次出手,离在岸人民币出现倒挂。本周前半周受美指冲高以及土耳其危机影响,人民币继续承压,周三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94,在岸人民币跌破6.92。周四央行启动逆周期调控,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的三个净流出公式暂不执行,各银行不得通过同业往来账户向境外存放或拆放人民币资金,同时通过外汇掉期来收紧离岸人民币的流动性。周四离岸人民币一年期远期掉期点数骤升,从350个基点升至830个基点,创2016年1月以来最大单日涨幅,大大提高了空头做空的成本和风险。在大幅拉升人民币汇率的同时,也使得离在岸人民币出现明显倒挂,从本周收盘价来看,离岸即期汇率已大幅升至6.8350,而在岸汇率为6.8815,虽有上调但幅度有限。因此,此次干预能否抑制住人民币的贬值仍有待观察。目前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仍呈稳定、基本平衡态势,同时美元已现回调之势,单纯聚焦于外汇市场似有利空出尽之势,后期人民币汇率或更多取决于国内经济运行基本面,以及基于经济基本面而形成的市场信心。(李鑫)

  金价大幅下行。期货方面,COMEX黄金本周收于1191.80美元/盎司,较上周下跌27.40美元/盎司,跌幅2.25%。现货方面,伦敦现货黄金收于1178.40美元/盎司,较上周下跌36.00美元/盎司,跌幅2.96%。截至本周,全球最大黄金ETF-SPDR Gold Trust持仓量为772.24吨,较上周减少13.84吨。

  国际油价继续调整。具体来看,Brent原油本周收于72.03美元/桶,比上周下跌0.93美元/桶,跌幅1.27%。WTI 原油本周收于65.20美元/桶,比上周下跌1.10美元/桶,跌幅1.66%。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方面,截至8月10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增加680.5万桶,预期减少249.9万桶,前值为减少135.1万桶;汽油库存减少74.0万桶,预期减少58.3万桶,前值为增加290.0万桶;精炼油库存增加356.6万桶,预期增加96.4万桶,前值为增加123.0万桶。炼厂设备利用率增加1.5%。

  金价延续下跌态势。土耳其危机持续发酵,里拉崩跌的影响向全球市场扩散,美元受益持续走强,周四盘面高点已逼近97点,接近14个月以来最高水平,而黄金则因此受强压。周四早盘伦敦现货黄金一度跌至19个月低位1160美元,不过最后两日随着美元的调整,金价止跌反弹。不过从全周来看,无论是现货还是期货黄金均较上周末跌超2%。相应的,ETF投资者也依然在抛售黄金,SPDR Gold Trust持仓减少1.18吨至773.41吨,已经是2016年2月27日以来最低水平。总体而言,近期黄金走势更多是与美元相关,而相反作为避风港的需求则明显弱化,甚至随着风险的增强,金价反而受美元走强影响而承压。展望后市,中美贸易战仍是当前贸易局势的焦点之一,土耳其危机后续发展仍有不确定性,叠加下周美联储鲍威尔将在央行年会上讲话,这些不确定性足以限制金价的反弹空间,因此下周价格或存在低位震荡的可能性。

  国际油价继续震荡调整。国际油价本周继续延续近期的震荡走弱趋势,而周三EIA数据出台后,原油库存超预期大幅增长681万桶,汽油库存小幅下降,但馏分油库存大增,且库欣库存在连续下跌12周后由跌转涨,进一步加剧市场的看空情绪,周三美油大跌逾3%,创近两个月新低,布油也收跌逾2%。周四随着中方商务部应邀前往美国谈判消息发布,市场恐慌情绪缓解,美元与日元同时走软,原油后两交易日止跌反弹。目前来看,原油暂时缺乏特别的利好支撑,同时从基本面来看,新兴市场汇率大幅波动而引发的经济增速下滑对原油的需求也存在挑战。未来可能对油价有所支撑的是美伊冲突,美国对伊朗制裁于11月正式生效,届时伊朗出口受限或加剧供应紧张。(李鑫)

  主要市场指数反弹回落迭创新低:上周主要指数结束二次探底反弹走势,延续下跌态势,迭创新低,中小板指跌幅居首。上证综指、上证50、中小板指、创业板指、中证1000、深证成指、沪深300等主要指数分别上涨-4.52%、-5.15%、-5.30%、-5.12%、-4.83%、-5.18%、-5.15%。28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全部下跌,涨幅前五位分别为通信(-0.39%)、采掘(-2.31%)、国防军工(-2.98%)、计算机(-3.67%)、钢铁(-3.85%);涨幅后五位分别为传媒(-6.60%)、休闲服务(-6.70%)、建筑材料(-6.87%)、家用电器(-7.09%)、食品饮料(-7.55%)。通信、5G、采掘等受益供给侧改革行业板块相对抗跌。

  消息方面,上周,7月多项经济金融数据出炉,7月M2同比增长8.5%,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1242亿元;二季度末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2.19%,较上季末上升0.67个百分点;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至7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5%、8.8%和10.2%;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以改革举措破除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障碍,激发经济活力和动力;应美方邀请,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拟于8月下旬率团访美;证监会发布规定,将允许在境内工作的外国自然人投资者开立A股证券账户,将可以成为股权激励对象的境内上市公司外籍员工范围,从在境内工作的外籍员工,扩大到所有外籍员工。

  一级市场融资环比继续减少:按照发行日口径计算,上周股权融资金额和家数分别为23亿元和4家。其中,IPO融资金额0亿元,家数为0家;增发金额11亿元,家数为2家;配股金额0亿,家数为0家;优先股金额0亿,家数为0家;可转换债金额12亿元,家数为2家;可交换债金额0亿元,家数为0家;融资家数较前周增加1家,金额较前周基本不变。证监会8月17日核发2家企业IPO批文,发行拟筹资金额不超过10亿元。其中上交所主板2家(宁波永新、上海雅运),深交所中小板0家。总体来看,发行批文家数减少1家,拟筹资金额大幅减少。

  上周公开市场无逆回购到期,周三有3365亿元1年期MLF到期。央行上周货币政策工具净投放1765亿元,此外还进行了1200亿元3个月期国库现金定存招标。央行操作主要为对冲税期、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上周流动性面临一定的收敛压力,央行重启逆回购,续作国库现金定存。随着缴税高峰的到来和地方债发行的放量,资金面已经开始边际收紧,多数市场利率出现上升。上周5年期国债期货和10年期国债期货主要品种资金价格指数分别较前周下降约35个基点和90个基点,下降幅度较前周有所扩大。在美联储加息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态势下,国内流动性宽松状况可持续性面临一定程度的挑战。未来货币政策很可能难以进一步大幅放松,资金面最宽松的阶段已经过去,但也不会出现太大幅度转向。本周央行公开市场有1300亿元逆回购到期,周四和周五分别到期400亿元和900亿元。

  上周每个交易日A股市场成交量分别为3003.46亿元、2682.44亿元、2777.25亿元、2704.49亿元和2652.83亿元。全周总成交额和日均成交额分别为13820.46亿元、2764.098亿元,两个指标与前周比均下跌10.67%。量价齐跌表明股市仍运行在磨底、探底阶段。过去2个月,国家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等偏松,宏观政策对市场运行和投资者心态具有一定托底作用,市场运行也处于反弹震荡过程中。综合来看,当前市场仍运行在估值底、政策底后的“市场底”阶段。当然,政策合力发挥实质性作用以及更大级别救市政策的出台还需要时间。

  从市场结构层面来看,熊市阶段市场对各种利好表示淡漠,目前市场集中了投资者对汇市、房市以及中美关系的最悲观预期。从6月底反弹以来,除科技、基建等受益政策板块表现优异外,小市值股票明显跑赢大市值股票,小流通市值经常占据涨幅榜前列,市场风格偏好小市值板块。从市场逻辑看,一方面市场没大资金愿意去交易,小资金自然乐意炒小票;另一方面,也不应该漠视即多数小市值股票经过三年多的连续杀跌,已经进入真正的市场底阶段。从历史经验看,如果能剔除裁判高压打击因素,每轮熊市的磨底阶段,小票收益率肯定要高于大盘股。投资者应该关注优质小市值股票带来的阶段投资机会。

  中国股市运行具有自身的周期性规律,“大起大落、暴涨暴跌”是其典型特征。2018年年初至今的大幅下挫表明现在正处于对应2014年-2015牛市之后的“大落”阶段。中国股市运行到现阶段,与顶层设计层面没有尊重市场规律有很大关系。除却当前阶段宏观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之外,股市运行基础制度不健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包括国家对股市发展的功能定位、管理层对新股发行的投机性调控等因素。在当前股市“再出发”阶段,国家发展高质量经济必须重新审视股市健康运行与居民财富管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的关系。一个“股灾沸腾”的市场断然不会造就创新性经济发展、也不可能培育广大的中产阶级。在股市再出发阶段,股市基础制度改革应加快推进,退市制度、严刑峻法、新股上市注册制、“T+0”交易制度等应该快速推出。这些改革措施的推出,长期来看对健全市场运行机制、补足制度短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李相栋)

  近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2018年二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

  银行业资产和负债规模稳步增长。2018年二季度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60万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同比增长5.8%,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同比增长4.5%。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负债240万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负债总额同比增长5.4%,股份制商业银行负债总额同比增长4.0%。

  利润增长基本稳定。2018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0322亿元,同比增长6.37%,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55个百分点。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03%,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13.70%,较上季末下降0.30个百分点。

  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平稳。2018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法人口径,下同)不良贷款余额1.96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829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6%,较上季末上升0.12个百分点。2018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103.1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99.6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3.4万亿元。

  风险抵补能力较为充足。2018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3.50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036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78.70%,较上季末下降12.58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33%,较上季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2018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5%,较上季末下降0.06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20%,较上季末下降0.07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3.57%,较上季末下降0.07个百分点。

  二季度商业银行资产增速继续提升,股份行和城商行回升显著。6月末,商业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6.76%。其中,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分别同比增长5.77%、4.47%、8.74%、5.85%,增速较3月末分别增加-0.41、1.49、0.8、-1.32个百分点。2017年初以来的表内去杠杆接近尾声,当前银行业总资产增速显著低于M2增速、同业负债占比降低、表内非标余额大幅压缩,随着M2增速见底以及银行加快信贷投放,股份行和城商行资产规模预计将逐步企稳回升。

  IM体育

  中小银行净息差修复明显,商业银行利润增速逐步提升。2018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净息差为2.12%,较一季度上升4bp,各类银行净息差均有回升。其中,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分别为2.11%、1.81%、1.94%、2.90%,较一季度分别增长1bp、5bp、4bp、5bp,中小银行净息差回升显著。行业净息差上行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在紧信用的环境下,银行资产端的议价能力增强,生息资产收益率上升;二是二季度同业市场利率下降,付息负债成本率下降。一季度,1个月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平均值为3.81%,二季度则降至3.59%,股份行和城商行等同业负债占比较高的银行负债端压力缓解明显,带来净息差的较快上升。受此拉动,以及手续费收入上升和总体资产质量改善影响,商业银行净利润逐步回升,2018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6.38%,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52个百分点,较2017年末提升0.39个百分点。其中,大行利润增速平稳攀升,股份行增速提升显著。二季度,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税后利润分别增长5.53%、5.06%、6.85%,分别较一季度增加0.71、2.92、1.43个百分点。但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贷款利率的上升速度已经放缓,随着下半年贷款定价边际走弱,预计三季度净息差将保持平稳,银行盈利或将更多依靠规模拉动。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分化明显,资产质量改善趋势未变。2018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6%,较一季度末环比上升11bp,基本是受农商行不良率攀升和更加严格的资产分类拖累。各类型银行中,大型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维持稳定、不良率持续下降(二季度环比下降2bp),股份行和城商行不良贷款余额上升、不良率总体稳定(二季度股份行不良率环比下降1bp,城商行环比上升4bp),农商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则大幅上升(二季度不良率环比上升103bp)。二季度以来,多家农商行不良率飙升,信用评级遭遇下调,拖累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表现和市场对银行业的信心。但从二季度数据可以看出,商业银行总体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并非标志着资产质量改善趋势的结束,而是银行在资产质量可控情况下,在上半年拨备新规引导下加快不良贷款确认与处置的表现。首先,作为隐性不良贷款指标的关注类贷款占比仍然处于下降通道。6月末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3.26%,较3月末下降16bp,2017年以来持续下降。其次,监管层鼓励商业银行加快不良确认,不良认定标准趋严、不良贷款加速暴露,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基础更加稳固。

  受不良贷款加速确认影响,6月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较3月下降12个百分点至179%,拨贷比较3月环比下降1bp至3.33%,但风险抵补能力仍较为充裕。分银行类型看,6月末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012%、188%、208%、122%,较3月末分别变动+3.24、-5.04、-5.65、-36.69个百分点。大型银行拨备覆盖率继续高位提升;股份行和城商行拨备覆盖率小幅下降,以拨备反哺利润的概率较高;受不良显性化影响,农商行拨备覆盖率显著下降,拨备计提压力严峻。

  行业资本充足率小幅下降,农商行资本短缺状况尤为突出。6月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3.57%,较3月末环比下降7bp。大型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4.73%、12.12%、12.75%、12.77%,分别较3月末变动+10bp、-15bp、-1bp、-62bp,行业整体资本充足率保持平稳,但行业分化进一步加剧。大型银行资本充足水平进一步提升;股份行受二季度资产扩张提速影响资本充足率小幅下降;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则受到资产增速提升与资产质量恶化的双重影响,双重冲击下农商行资本短缺状况尤为突出。

  总体来看,2018年上半年,受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影响,商业银行资产增速企稳反弹,利润增速回升趋势不变,整体资产质量继续改善,但行业分化格局更为显著。大型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下行,息差稳中有升,资本充足率率先回升,业绩全面领先。股份行、城商行规模增速触底反弹,资产质量保持稳健,息差出现较大修复。这一点在前期公布的上市银行数据上已得到体现,最新公布的平安银行半年报也显示,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5.86%(一季度1.13%)、净利润同比增速6.52%(一季度6.13%),均呈现持续提升态势;净息差2.26%,环比上升1bp,为2017年以来首次季度提升;不良生成放缓、清收效果明显,不良贷款率1.68%,环比一季度持平,较2017年末下降2bp,拨备覆盖率较一季度提升3.16个百分点至175.81%,逾期率、关注率均有所下降,资产质量平稳改善。农商行资产质量和资本充足率快速恶化,基本面有待继续观察。(张丽云)

  近年来,伴随强监管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的下降,主要资管机构竞相布局资产证券化业务。据了解,截至8月17日,全行业资产证券化存量规模20613.35亿元;2018年以来共发行1156只资产支持证券产品,发行金额为8755.34亿元,二者占全部债券的比重分别为2.56%和3.37%,数据显示资产证券化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当前,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主要包括银行间市场开展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证券交易所市场开展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以及银行间市场的资产支持票据(ABN)业务。

  2015年以来资产证券化迎来快速发展期。2015年至2018年7月份,资产支持证券每年月均发行额分别为275亿元、511亿元、730亿元1223亿元,月平均发行增速为92.39%。经过近四年的快速发展,资产支持证券相关产品已成为近2万多亿元规模的市场。正是在此高速发展背景下,资产证券化业务逐渐成为银行理财、信托、证券等主要资管机构发力目标,这些资管机构都把资产证券化(ABS)业务作为新时期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以信托公司为例,上半年信托公司的信贷ABS发行规模达2901.44亿元,同比增长138.41%;资产支持票据发行规模367.98亿元,同比增长266.54%;以信托受益权作为基础资产的企业ABS发行规模为335.94亿元IM体育,占所有企业ABS的比重接近10%。但与美国等发达成熟市场相比,国内资产证券化业务从发展规模和发行品种等方面显示仍处于初级发展水平,国际比较表明资产证券化业务依然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资管新规背景下, “非标”业务压缩客观上利于ABS快速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快速发展原因之一在于其不属于资管新规监管的范围,具有破产风险隔离、盘活存量资产等诸多优势。近年来,随着银行理财等资管机构对投资非标规模的限制,使得银行理财资金需要购买在交易所与银行间市场流通的标准化产品。监管驱动银行理财“非标转标”资产配置行为使资产证券化迎来大发展空间。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非标转标的需求旺盛。作为发起机构,银行资管可以将理财资金投资的债权类资产打包出售给特殊目的载体,实现资产剥离,并作为委托人牵头ABS项目的落地。作为证券化资产的投资者,银行理财资金可以在资产符合准入条件的情况下投资市场上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着力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既是资管机构满足当前市场需求的举措,也是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体现。(李相栋)

  8月14日,统计局公布7月宏观数据。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下行,其中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速最近几个月在稳步回升,房地产投资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速,主要拖累因素来自基建投资,基建投资增速从前2个月的16.1%逐月下行,直到7月份的5.7%。自从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指出“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中央部委和地方已经在积极行动,包括加快项目审批、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为项目创造条件等。当前”稳投资”是对上半年政策的微调,侧重在有效投资,满足融资平台合理融资需求,保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防止出现以基建投资为由的“大水漫灌”。下半年随着政策的落实落地,随着各方面项目审批的加快,基础设施有望企稳。

  8月14日,财政部发文要求加快专项债券发行进度,旨在更好发挥专项债对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的作用,要求各地9月底前发行规模原则上不得低于80%。除此之外,财政部还放宽了包括期限比例结构、信息披露流程并给出了高于同期国债收益率40BP的指导价,以提高承销商的认购积极性,加快债券发行。2018年地方专项债券安排发行规模1.3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500亿元,拟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平稳建设。截至8月15日,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约2669亿元。相较全年1.35万亿总规模,还有超万亿元债券待发。加快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财力紧张的情况,增强地方政府投融资能力,实现拉动经济扩大消费的目的。财政部积极采取措施,一定程度上提高票面利率,吸引更多的机构来加入这个市场,提高地方政府债市场流动性的深度和广度。

  据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披露,近期首批两单资产支持票据(ABN)债券通成功发行,这是债券通开通之后,成功发行的首批ABN债券通。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债券通”参与认购。这两单ABN债券通中,“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2018年度第一期资产支持票据”、“海通恒信国际租赁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度第一期资产支持票据”均已经吸引境外投资者认购。

  融360发布的最新房贷市场报告显示,2018年7月份,在其监测的35个城市533家银行中,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67%,为基准利率的1.157倍,已连续上涨19个月。其中,146家银行首套房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0%,173家银行首套房执行基准利率上浮15%,115家银行首套房执行基准利率上浮20%,28家银行首套房执行基准利率上浮25%,25家银行首套房执行基准利率上浮30%。

  新华社8月12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印发《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通知》,通知要求严格区分民间借贷行为与诈骗等犯罪行为,指出“套路贷”诈骗等犯罪设局者具备知识型犯罪特征,善于通过虚增债权债务、制造银行流水痕迹、故意失联制造违约等方式,形成证据链条闭环,并借助民事诉讼程序实现非法目的。

  日前,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国资委联合印发的《2018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要点提出“积极拓宽实施机构的融资渠道,支持金融机构发行专项私募资管产品、发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资金开展市场化债 转股”。工行、农行国有大行已经在债转股私募基金领域“捷足先登”,更多金融机构有望通过发起、参与私募股权基金的方式开展债转股。

  8月13日,银保监会公布数据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96万亿元, 较上季末增加1829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6%,较上季末上升0.12个百分点。2018年第二季度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为103.1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为99.6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为3.4万亿元。

  国务院新闻办于8月15日举行吹风会,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新闻发言人丛亮表示,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更好地结合起来,要坚定做好去杠杆工作,但是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协调好各项政策出台的时机,要松紧搭配。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

  8月15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末,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余额为21.53万亿元,环比增加108.17亿元,实现了今年以来的七连升。在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情况下,7月我国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实现了环比同步小幅上升,一方面反映出央行已基本退出对外汇市场的常态化干预,汇率对外汇占款变动的影响在减弱;另一方面也表明市场情绪较为平稳,跨境资金流动保持基本稳定。

  8月15日,中国银行与中国银联在京签署移动支付战略合作协议,并宣布启动云闪付主题宣传月活动。按照协议,双方将继续发挥各自领域优势,积极落实人民银行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要求,深化移动支付领域全方位合作,促进支付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广大客户提供智能、开放、整合、特色的数字化移动金融综合服务。

  农业银行个贷移动作业系统已于日前投产上线。新系统通过对接后台身份证联网核查、CCS客户风险信息、征信核查、C3评级预审批等功能,现场给出办贷结果。客户无需签写繁多的纸质申请材料,系统可实现全部流程的无纸化作业。新系统可现场给出申请结果,对接自动审查审批,符合资质的客户现场即可完成贷款合同签约及放款流程,提高开发商中介客户的资金回款速度。

  8月15日,土耳其媒体报道称,7月31日,中国工行获准向土耳其两个超级基础设施项目(大桥和高速公路),提供27亿美元的再融资。此外,7月26日,中国工行向土耳其能源和运输部门提供了36亿美元的贷款,土耳其财政部和财政部长Berat Albayrak表示。工银土耳其是第一家在2015年5月通过收购当地银行多数股份在土耳其开展业务的中资银行。

  8月16日,在银保监组办的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交通银行被作为智慧化转型的样本银行做了详细解剖。交行副行长沈如军表示,交行正式启动新一代集团信息系统智慧化转型工程,以保持IT架构体系的先进水平为基础,以打造数字化、智慧型交通银行为核心,以持续提升集团的服务能力、管理能力、综合竞争能力为最终目的,推动新兴技术与银行业务应用深度融合。

  8月17日,国开行新增交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顺德农商银行5家柜台债承办银行。这是国开行金融债首次登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据国开行介绍,自2014年发售首单柜台金融债以来,国开行一直致力于银行间债券市场柜台业务的市场培育,已累计向社会公众提供超过1400亿元的高信用等级标准化金融产品。

  近日,苏宁控股集团与浦发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推进在大数据风控、互联网反欺诈、生物识别技术、金融云、区块链技术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研究应用。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表示,苏宁和浦发银行在发展战略上有共同的目标,双方将联合推动“场景互联网+智能供应链”的智慧零售发展,构筑以供应链、渠道、用户、技术为核心的智慧零售生态圈。

  8月14日,中国民生银行与新疆建设兵团签署金融合作战略协议。洪崎董事长表示,民生银行将建立涵盖传统银行和创新银行的“商行+投行+交易银行”业务模式,积极为兵团客户提供“融资+融智+融商”的综合金融服务。同时,民生银行还将聚焦兵团企业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持续打造金融服务之家,为兵团企业的供应链、生态圈提供综合服务,着力提升兵团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8月15日,平安银行公布上半年业绩报告称,2018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572.41亿元,同比增长5.9%;实现净利润133.72亿元,同比增长6.5%,收入稳步增长,盈利能力提升。截至2018年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33,673.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吸收存款余额20792.78亿元,较上年末增幅3.9%;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含贴现)18486.93亿元,较上年末增幅8.5%。

  8月16日,招商银行发布《2018年半年度业绩快报公告》:公司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58.31亿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5%;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47.5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14%。招商银行2004年就开始专注于零售领域的精耕细作,为其积累了良好的零售客户基础,客户基础不仅规模大而且质量优,其私人银行高净值客户占比高,客户潜在价值大。

  日前,作为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境外美元债的联席牵头经办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兴业银行香港分行成功为客户开立境外债券托管账户,并提供资产托管服务。这是兴业银行香港分行首单资产托管业务,托管资产规模5000万美元,实现了该行境外资产托管业务的零突破。 今年年初,该行设立香港分行资产托管业务落地工作小组,专项推动境外资产托管业务。

  8月16日,渤海银行与天津金融资产登记结算公司正式签署了资金存管业务合作协议,标志着渤海银行自主研发的“存托E”业务平台成功落地。该平台于8月10日正式上线,上线之初,业务规模已超过千亿元。“存托E”业务平台是通过集约化运作、系统自动判断等方式,将存管系统与托管资产进行自动匹配,在提升业务效率的同时,实现零差错运行。

  长沙银行获证监会发行批文,湖南省迎来首家A股上市银行。8月10日晚间,证监会发布消息称,按法定程序核准了长沙银行的首发申请。长沙银行及其主承销商中信证券将与上交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刊登招股文件。这意味着A股银行板块有望再添新成员,湖南省也即将迎来首家A股上市银行。

搜索